前段时间玩了慕名已久的“禅派”游戏《风之旅人》。

玩之前就一直对于《风之旅人》这款游戏相当期待,说是为了这款游戏而买的PS4也不为过。

玩完游戏后有些感触,所以想要借机谈谈对自己影响不小的人和事。

它们就如同《风之旅人》里的旅伴与风景,是我的旅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

        

目录

  1. 我们的漫画屋
  2. 五方鬼帝 - RB
  3. 在阿里实习
  4. 赞美旅程

我们的漫画屋

“我们的漫画屋”是初中时候在我学校附近开的漫画店。因为当时对于老家当地与动漫有关的店比较关注,所以打听到了开业的时间,放学后我便兴冲冲地跑到打听到的地址去。

漫画屋的店长自称PK,是一个长得不高、眉毛很粗、口音相貌像某港台电视剧角色的年轻男人。与初见漫画屋兴奋不已的我不同,他待客绝对说不上热情,不被我们引起的小小骚动气氛所感染,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。

漫画屋一楼是一些放有周边手办之类的展柜,而上了二楼,确实有非常多漫画以及轻小说。不论是当时流行的热作,还是耳熟能详的经典,都摆在四壁的书架上,满满都是。

虽然初次见面的PK态度感觉说不上好,但二楼的漫画轻小说还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(那可都是全新未拆封的正版漫画啊),于是我很自然地成为了漫画屋租书的常客,和PK也慢慢混熟了。

于是我对于PK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:他原先是上海某知名大学的学生(成绩相当好),曾经有一两年在上海做销售,渐渐觉得手头的工作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,于是跟着老婆来到我们这里,然后自己非常喜欢漫画,就开了个漫画屋。

在那时我们老家这里,喜欢动漫是比较小众的,而且爱好者绝大多数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中小学生,所以靠这样的当地情况支撑起一家与动漫有关的店是很困难的。就我的来访经历来看,客人实在不多,PK因此也比较闲,不看书的时候也乐得给我讲些事情,给我推荐些漫画和书。

用PK的话说,动漫绝不只是小孩子看的东西,而是能与电影、文学、戏剧等相比肩的文化消费品(现在也已经是多数人的共识了)。他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《火鸟》讲起,谈宫崎骏的《风之谷》、浦泽直树的《怪物》、大友克洋的《阿基拉》、桂正和的《ZETMAN》、井上雄彦的《浪客行》、安达充的《棒球英豪》,富野由悠季的《高达》,再然后是庵野秀明的《EVA》…… PK让我意识到了动漫作品的深度,好的动漫作品并不一定迎合市场,其作者是为了表达自己而创作,让人获益良多。

当然,有趣是最重要的。

与每季度流行的话题作不同,这些作品都属于价值匪浅的宝藏(当然ACG的流行话题也很有趣,希学东舰啥的_(:зゝ∠)_),现在已过去了几年,我又看了很多动画与漫画,也在身边及网上遇到了不少喜欢ACG的人,但至今仍在逐步消化PK推荐的作品(比如前段时间看了二十世纪少年,又补了高达Origin和Unicorn之类)。

除此之外,PK推荐了一些华语佳作,比如陈某的《火凤燎原》、江南的《九州缥缈录》、今何在的《海上牧云记》等,教过我一些桌游的玩法,教过我卡布奇诺简单的拉花……对当时的我来说,这都是在家乡增长见识的独一无二的入口。

PK说过,他开漫画屋的灵感来自复旦门口的漫画网书吧,与日本流行的漫画网咖有些类似。本科时候我慕名去过几次,点一份饮料或者饭就可以在那里呆一晚上,书架里都是颇有些年头的漫画(在那里补了JoJo),来店里的多数是复旦刷夜自习的同学,气氛还是很不错的。

漫画屋后来搬过两次,再后来PK因为某些原因做起了家教,店也就不开了。

去年国庆回家,在公交车站的广告牌上竟然看到了PK(……Σ(っ °Д °;)っ),于是去微信问了下近况,听那谁说整天在朋友圈里晒女儿,过得挺开心的。

现在,喜欢ACG次文化的人越来越多,过去喜欢动漫的我们这一代人也开始进入社会。大概过些年,我们家乡又会出现这样的漫画屋,以及PK这样的人吧,虽然可能还是会有些不同就是了。

不论如何,能够独自在某个下午躺在一家漫画店的沙发上,读精心包好书皮的正版漫画,还是相当不错的回忆。

五方鬼帝 - RB

我在中学时代关注的重点是ACG,而在大学时代则是计算机。

一直以来,我非常欣赏那些把专业作为自己兴趣的人,因为与他们交谈,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兴趣中所隐含的文化。当一个人足够投入某个领域,你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很多东西。

这种脚踏实地、不迷茫有目标的感觉很好。

我很庆幸,能在学院里遇到不把计算机单纯当作一种学业,而是将其作为兴趣融入到自己生活的人。

这些人中,有我们的boss瀚森、二代目小马哥、”万法皆通“的骆学长……不光是能力极强,在当时学院中也都是风云人物。而同届生中,有代表性的有五位,我戏称他们为“五方鬼帝”,他们的名号不知怎地后来被我们这届大多学生所知,甚至辅导员和不少教授老师都有所耳闻。

如今大家已经本科毕业,五位鬼帝也有各自的去处:擅长Web前端的丽丽在百度、擅长后端及安全的康哥在阿里、擅长Linux和移动开发的锐锐在腾讯、羊去ARM实习,后又为了妹子在本校读研……而当时学院最强的RB,在饿了么架构组混了几个月实习工资后,去年圣诞节的时候前往美帝进修。

我与这五位关系都不错,他们之中有人是我的益友及损友,也有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(尤其感谢内推我的康哥)。而五人之中给我影响最大的,应该是RB。

第一次见到RB是因为参加了一个校内SQL注入的Web安全小比赛。当时校内没什么人参加这个比赛,所以我也有名次。在领奖当天,我见到了这个比赛的负责人,也是比赛SQL注入靶站的开发者RB。

我本是想向RB询问网站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,而RB意外地健谈。他向我介绍了Django和Python,并谈到了自己过去折腾的历史,从VB到灰鸽子,再到XSS、CSRF、SQLi等常见侵入手段……就这样在颁奖结束后,RB仍和我聊(主要就是他讲我听),两个人在冬天站在回宿舍楼的路上,从晚上七点一直聊到了早上两点,整整七个小时,话题也越来越天马行空,Linux、RMS、GNU……我已经不记得那天晚上RB讲了多少东西,因为很多术语对于当时的我并不熟悉,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推荐的编辑器Vim、编程语言Python还有CSAPP、SICP这两本经典了。

那个晚上,RB帮我构筑起了一个程序员的”基本常识“,即一些在程序员界的公论。现在看来,他讲到的东西都是这个领域的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是我现在判断他人是否是”同类人“的标准。

自那次开始,我和RB正式开始熟络起来,他也时常向我推荐技术,也会给我讲了不少有趣的东西。

RB是我接触的人当中,最接近我想象中程序员的形象的。这不仅在于他拥有比周围人优秀的技术,更在于他有对技术的优秀嗅觉,以及类似西方人的意识形态。

技术的嗅觉,从他初次见面向我推荐Python就有所体现。那时了解Python的人并不如现在那么多,而RB从中学时代GAE力推Python时就已经开始学习这门语言了。随着现在用Python的人越来越多,甚至逐渐成为了编程入门者的首选,也印证了RB当时对于Python的看法是正确的。

大二时候,RB向我介绍比特币。那时候比特币还不怎么值钱,RB从中学开始接触,向我介绍时也多从技术和理念上赞扬这种非中心化货币的机制,并对中本聪的神秘身份和比特币社区的八卦津津乐道,还表示非要花个几百上千买些比特币支持这样的事业不可(当时应该一个比特币十块钱左右)。至于比特币后来价格暴涨,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(连我那对IT完全不熟悉的爸妈都开始知道比特币),就是后来的事了。而RB从比特币那里赚了多少钱,我也不得而知。

大三,我和羊跟着RB参加Robocup家庭机器人比赛,当时作为机器人队的队长RB基本完全舍弃之前学长们的工作成果,而是选用ROS(The Robot Operating System)和Kinect作为我们开发构建机器人的基础。尤其是ROS,其丰富的类库省却了我们大量造轮子的时间。虽然整个比赛备赛过程遇到了不少其他问题,但从结果来说,取得还不错的名次得益于RB的技术选型先人一步。当时对ROS平台使用最深入的参赛队是最强的中科大,可以想见未来几年,使用ROS的参赛队会越来越多,ROS将作为主流的机器人构建平台活跃在赛场上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那次比赛结束回去的火车上,女队员们都表示RB的形态很像熊猫,莫名很萌(斜眼。

前段时间要毕业的时候,RB说使用深度学习识别验证码是个不错的方向。听说他已经通过这个技术又小赚了一笔,还拿了个奖,坐着豪华游轮玩了几天云云。估计深度学习成为比现在更加火爆的焦点,也是可以预见的事。

这种先人一步的嗅觉是令人惊羡的,或许这与RB近似西方人的意识形态有关。

有天晚上,因为听说我也有玩罗马全战,RB就和我聊古罗马文明的体制与文化(也是聊到凌晨两三点),聊奴隶制度、聊城市规划、聊军事建制……一段时间后,他又和我讲他对英国的司法制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……RB非常注重隐私,体制的健全与合理性(瀚森所谓的”make sence“),所以RB肉身翻墙,大概是迟早的事。

除了RB,和其他鬼帝的相处都是很值得一讲的。与他们相互学习,交流技术是我本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为他们,我也从未后悔在这所学校读书。升入本校读研开始的一段时间,很难找到像他们这样喜欢技术的人了,难免觉得有些遗憾,有些无聊。

圣诞节,RB临走的前几天,我把大家叫出来吃饭,RB说南加州气候适宜,非常宜居。

希望RB在美帝武运昌隆。

在阿里实习

在康哥内部推荐的帮助下,去年成功拿到了阿里暑期实习的Offer。

在拿到Offer之前找实习的时候,自己的心情是十分焦虑的,一方面是在网上见到了很多比自己年轻但技术优秀的人(有些菊苣还只在上初中),另一方面不少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后来居上,便觉得自己呆在学校止步不前,就产生了要去优秀的公司实习的想法。没想到阿里面试一投就中,当时对阿里的好感很高,就也没试其他公司,签了Offer。

当时进入公司,整个人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。我当时对于阿里的看法,用内网里一个帖子的说法就是”天下武功出少林“,说阿里是国内IT技术公司的少林武当大概不为过,感觉与许多同届的优秀同学不问出处地站在了新的同一起跑线上。这般类似热血漫画的想象让我整个人都燃了起来。

我所在的团队的前辈们多是技术专家,有几位是司内挺有名气的大神,技术造诣很深。我非常享受这种有人可以追赶,同时手头有合适的活又有钱可以拿的状态。所以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。

实习期间团队的前辈们都很忙,这样的好处是作为初来乍到的实习生,没有花上一两个月熟悉各类系统和框架,就马上能加入到线上的项目中,参与二次开发,走了遍较完整的项目流程。

在这里我很感谢我们团队的导师俊哥。俊哥是一个技术极强但不怎么擅言谈的人,其Java相当厉害,用的黑科技可以把做的中间件优化到C/C++同级的地步。在实习期间,导师很照顾我,为了让我在短短几个月的实习时间能学到东西,花了不小的心思。

谢谢俊哥,也谢谢俊哥自家种的豆角,下饭非常好吃。

大四一年,自己因为偷懒选择本校直研(什么都不用准备),整体来说却没有预想的那么清闲怡然。一方面,我一直对在本校直研感到有些后悔,似乎与直研去更好的学校或者干脆去公司工作相比,在本校读研更像是在浪费两年多的时间;另一方面,自己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(或许与即将毕业有关),与ACG技术圈的网友以及过去的朋友们聊天,总感觉聊不到一块儿去,仿佛被孤立一般……这样的处境深深地困扰着我,给我很大的挫败感。

不过,在阿里实习,看到开着特斯拉的团队老大卷爷,在QCon上侃侃而谈的晓斌,以及毫不张扬但技术超绝的诸多前辈们,就意识到自己又庸人自扰了。

“技术越高,就越自由。”

赞美旅程

想想过去的事情,遇到的人彼此之间是如此的不同,与他们相处仿佛置身于全然不同的世界中。

这大概也是生活的乐趣之一吧。

未来的几年,我大概还是会尝试接触各式各样不同的人:今年可能要去日本留学、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会试着去投一下B站的简历……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更关注自己,多看看书、写写博客、做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,而不是去过于迎合外界的种种。

最后,感谢这些过去遇到对我影响深远的人和事。希望大伙儿一切都好。

(相册附当时漫画屋PK拍摄的一些照片。)